第(1/3)页 省分厂的光学实验室里,防尘布被风掀起一角,漏进的黄沙落在光刻台的载物台上,像撒了把细盐。我用防静电毛刷轻轻扫过,指尖悬在半空中,不敢碰到那片刚贴好感光胶的硅片——这是今天的第三片试做样品,前两片都因为栅极精度差了 0.2微米,成了废片。 陈曦坐在旁边的木凳上,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玻璃量尺,尺身上用红漆标着细密的刻度,最小单位到 0.1微米。他的头发比上个月长了些,垂在额前,遮住了眼底的红血丝,却挡不住指节的颤抖——连续三天只睡了四个小时,谁也扛不住。 “感光胶的黏度调了三次,现在是 15厘泊,”林静的虚拟身影映在实验室的白墙上,淡金色的数据流在她身边流转,“曝光时间 42秒,蚀刻液浓度 68%,理论上能达到 1微米,但实际测试总是差一点。” 我蹲下身,盯着显微镜里的电路纹路,线条边缘像被砂纸磨过,有些模糊:“是镜头的问题?” 陈曦点头,把量尺放在镜头前,对着光调整角度:“咱们用的石英玻璃纯度不够,透光率差了 0.5%,导致边缘成像虚焦。得要 99.99%纯度的石英玻璃,重新打磨镜头才行。” 这话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99.99%纯度的石英玻璃,在 1977年的中国,比黄金还稀罕。上次县城生产线用的低纯度玻璃,还是聂小红跑了三个黑市才弄到的,现在要高纯度的,去哪儿找? “我去联系省建材局,”顾骁突然开口,他刚从外面进来,军大衣上还沾着雪粒,“上次建预烧炉时,跟他们的王科长打过交道,或许能想想办法。” 他转身要走,实验室的门却被“砰”地推开,省电子局的科员小张闯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张盖着红章的通知,脸色发白:“沈厂长,不好了!赵副局长下了通知,全省的高纯度石英玻璃,一律停止供应给你们霜花,说是……说是怀疑你们‘通敌泄密’!” “什么?”我猛地站起来,撞翻了身后的凳子,“通敌泄密?我们造的是军工晶体管,怎么就通敌了?” 小张把通知递过来,纸上的字迹潦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赵副局长说,陈曦同志有留苏背景,现在又负责核心光刻技术,怕他跟境外势力有联系,所以暂停所有敏感材料供应,还要……还要审查陈曦同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