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些原本就对杨鸿章不满的官员则纷纷掏出来指责,要求皇上下旨立即将杨鸿章锁拿回京,仿佛杨鸿章就十恶不赦,正直的他们恨不得生啖其肉。 甚至部分以前支持杨鸿章的也皱起了眉头,首辅孙承宗也是如此,他知道杨鸿章形式乖张,却是没想到成为一镇总兵之后却如此放肆,这两件事情不管是哪一件都足以让他掉脑袋了。 孙承宗当然不希望杨鸿章就此沉沦,他知道皇上朱由检也舍不得,所他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上,在确认了眼神之后就半转身开始对着自己的手下人使眼色,希望他们能够站出来几个挡一挡御史们的炮火。 果然不出孙承宗所料兵部一名郎中站了出来:“皇上,下官以为杨鸿章杨将军不该罚。臣听闻杨将军接到调令率兵前往山西大同的时候,手下万人,武器装备不足四成,在京城四处化缘几日才秒抢凑齐不到八成。要知道那些是兵部或者经营淘汰下来准备回炉的破铜烂铁,粮食更是不过一万石,就这样杨将军依然居然的奔赴前线。 而居庸关确实物资堆积如山,三千守城将是被一千马贼赚开城门之后竟然四散而逃,若不是杨将军及时赶到,居庸关的物资早就成了马贼的囊中物。与其将那么多的物资留在那些无用的废物手里,还不如交给杨将军重建大同镇,相信杨将军有这些物资一定能够为朝廷训练一支强大的新军。 事实上杨将军到达大同之后就立即招兵买马,可是没有浪费居庸关的粮食。更何况朝廷原本就拖欠大同镇的物资,如今不过是将这些物资运送到居庸关而已。” “哼,强词夺理。说不定那杨鸿章与那些马贼勾结。我可是听说后来那些马贼大部分都加入了杨鸿章的队伍,不知道张大人作何解释?” “我来替你解释吧,杨鸿章在离开居庸关之后就曾经尚书朝廷,表示马贼祸害百姓他将会在一个月内彻底清除大同府的马贼,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剿匪,先后剿灭三股马贼两千多人,随后才开始诏安,将近千人马贼加入了大同镇。自从祸害乡里的大同马贼几乎销声匿迹,这难道不是功劳,至于说到与马贼勾结,杨将军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发迹于直隶,前往大同之前是天津总兵,试问他如何与宣府、大同一带活跃的马贼勾结?” 那御史见到是兵部侍郎陈新甲,自觉分量不足,于是话锋一转:“陈大人,就算居庸关的事情能侥幸过关,那扣押商人物资和索取商人保证金是怎么回事,不到几个月时间就索取上百万,长此以往大同岂不是民怨非同成为第二个河南?” 闻言众人心惊,皇上朱由检最痛恨的就是河南闯贼,如果杨鸿章将大同搞成那样可谓是百死难赎。晨新甲也是顿住了,他早就得到了皇上朱由检的暗示,知道会有人针对杨鸿章,站在兵部的角度,他也不希望杨鸿章这样的将领被毁掉。 陈新甲刚想辩驳,另外一名御史站了出来:“皇上,杨鸿章的罪名远不止如此,大同前后卫两名指挥使前往阳高居然被杨鸿章的手下羞辱,杨鸿章见到后并没有为二人张目,竟然直接将两人押入大牢,这种做法太嚣张了,也太没有王法了,那可是两名正三品的指挥使。” 闻言朱由检乐了,杨鸿章对付两名指挥使他当然是第一时间知道,不过杨鸿章用的是密折,陈新甲等人就不知道情况了,所以一时间就更加无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