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很快大帅的命令道了,他摇了摇头,将城墙上的人撤下去五百。并且要求所有人放慢反击速度。 城墙上的变化很快就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站在后方的四个漠南蒙古部落首领开始商量起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明军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样,难道是城内库存的火药与箭矢不够了?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么难得的机会肯定不能放过,几乎所有的部落首领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真正的原因,因为阳高城的西面一支奇兵正奔驰而来,虽然人数不多,但上面啊赫然一一个杨字,根据情报,大同镇总兵府除了杨鸿章,能够竖旗帜的将军只剩下一个杨胜。而杨胜正是杨鸿章的亲亲兵营营官,只是这支队伍似乎排列的比较宽,莫不是所有的骑兵都集结在这里,所以所有的蒙古首领看到这面旗帜顿时眼睛一亮,立即下令正在攻城的骑兵收拢回来,万余人的骑兵队伍迅速掉头、集结,然后开始冲锋。 砰砰砰,砰砰砰砰,就在两支队伍越来越近,蒙古人看清楚杨鸿章队伍的虚实之后准备彻底将这支骑兵包围的时候,燧发枪响起,在宽达一百五十步的横面上,密集的燧发枪一轮接一轮,整整五轮燧发枪之后,蒙古骑兵冲锋的队伍彻底混乱,一些侥幸没有被燧发枪击中的骑兵迅速散开企图利用人数优势从侧翼包围,而一些不怕死的继续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等待他们的是新做的掌心雷。 蒙古人的第一轮冲锋就损失了三四百人,不过这并不能阻碍上万人的骑兵继续冲锋,那些聪明的骑兵已经迅速分散开,从两翼靠近,不过很快整个蒙古大军的后方大乱,因为后面传来了阵阵马蹄声,骑兵的本能就知道人数不少。而他们的首领大部分带着亲兵在后方观战,于是有些心急的就调转马头回去保护首领,而有人还继续前进,在中后段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不过这些人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在后方的骑兵抵达战场之前他们迅速调整好了队伍,大约三分之二的骑兵开始调转方向迎向了东方。 只是双方还没有接触,阳高县北门打开,从里面冲出来一队队的步兵,步兵在出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对蒙古骑兵发起攻击,而是迅速散开,随着人数越来越多,蒙古人很快就发现,这是明人最擅长的战阵,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将这些步兵放在眼里,因为步兵战阵最牛逼的是防御而不是冲锋。 只是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因为三千人的步兵全部来到城外之后,立即展开,摆出了古斯塔夫方阵,虽然没有太多的额燧发枪,但是闪闪发亮刚刚装备的长枪很快就让蒙古人尝到了苦头,在东西两侧奋力厮杀的时候,蒙古人的中段迅速被凿穿,甚至有个部落的首领直接在轮军中被跌下马。 三千人的步兵方阵从中间穿透之后徐苏调转方向朝着西面而去,与西面的骑兵准备围攻五六千骑兵。 本来单论单兵作战能力,蒙古骑兵并不输给杨家军的骑兵,但是架不住杨家军的骑兵有火枪,还有掌心雷。而蒙古人却没有必死的决心,加上以往对战明军的时候只要人数上占优势基本上就非常轻松。 所以当战马被掌心雷吓得到处乱窜的时候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尽管他们人数众多,但是没有明军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往往是一人散,人人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