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边互相恭维了一番。 然后明霈帝才导入正题:“徐老哥,今年收成怎么样??” 一说收成,徐老头瞬间笑成表情包:“今年是真不错!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明霈帝的神情微妙了一瞬,他有点怀疑这个人是地方官安排好了的。 但他仍是笑问:“你们种地,跟太子殿下有什么关系?” 徐老头道:“咱们太子殿下,以前也是个老百姓,你知道不?” 明霈帝道:“听说过。” “他当老百姓的时候,写了个书……听说里头写了很多种粮食的办法,咱也不认识,但是今年县太爷就说了,要按着太子教的法儿种地,咱们就种呗。听着也不稀奇,就是啥把之前一趟一趟的,改成大小垄那样,三个三个的,错牙着种……” 团子在旁边默默点头。 对的,就要这样种,把等行改成宽窄行,品字型栽培,这样一来,就变相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一亩地能多长几百棵苗,还能充分利用边际效应、透光通风,玉米长的好,气生根也变多,最终产量肯定会增加,一般能增加三成左右。 最终聊下来,明霈帝打消了怀疑。 然后一行人慢慢的往前走,足串了两三个村儿,明霈帝拿着“郝胡子”开路,跟不少人聊了半天。 其实这就是地方官要奉迎上意,加上有了梁若虚的先进经验,所以督促下头的百姓,按着高产的方式去种植,但这样一来,百姓确实得了实惠,而且太子的声誉也高涨。 民以食为天,能多收一成粮食,就够百姓们记住太子殿下了。 明霈帝当时并没有太重视那本书,如今看来,还真是值得大力推广。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用推广了,各地的做法和产量一报上去,其它的地方官儿,不跟上才是傻的。 明霈帝心情挺好,团子心情也不错。 她练了这么一阵子武,身体确实好了,自己迈着小短腿,哒哒哒的跟了一上午,也没觉得累,听着人夸爹爹,一身是劲儿。 眼看着快到中午了,明霈帝道:“心宝,咱们怎么吃饭?” 心宝特别善解人意:“我们找一个顺眼的农家去吃!心宝来挑吧!” 于是她左看看,右看看,很快挑中了一家:“这个好不好?又够穷,又够干净!” 她大眼骨碌碌,看了看元沈绝。 明霈帝挑了挑眉:“心宝又想着这个人要什么,又想那个人要什么,累不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