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长河眼角余光扫过身后鬼鬼祟祟的身影,没吭声,只继续往河湾走。 村里早传遍了他卖鱼挣钱,眼红的人不少,跟着看也正常,只要别太过火,他懒得计较。 他暗自盘算着今日的收获,三十斤,不多不少。 既够饭馆和集市的量,又不至于让那些饿绿了眼的乡邻惦记。 虽然村子里的村民,民风淳朴,但大家日子都不富裕。你突然日子比别人好太多,容易热人红眼,保不齐有人动歪心思。 去年村西头老张家因为卖了半扇猪肉赚了钱,夜里就被人撬了锁,虽说没丢啥值钱的,却惊得老张媳妇病了半月。 这年头,饿肚子的人多,胆子大的更是敢豁出命。 财不露白,老祖宗的话没错。 河湾的晨雾还没散,苏长河选了处洄水湾,水流缓,水草密,适合藏鲫鱼,准能钓到鱼。 他放下水桶,从背篓里掏出个陶罐,里面装着特意准备的饵料。 先抓两把酒糟,带着甜丝丝的发酵香;再倒半碗碾碎的玉米碴,炒得半焦,香味能飘老远;最后是今早天没亮在菜园墙角挖的,活蹦乱跳的红蚯蚓,腥气冲得很。三种饵料在他指间揉搓成团,散发出令人垂涎的混合气息。 不远处躲着的村民看傻眼了,眯着眼瞅:“长河他这捣鼓的啥?闻着怪香的。” 他们平时钓鱼,要么挖几条蚯蚓,要么揣把剩饭,扔水里听天由命。 蚯蚓虽腥,却招杂鱼;剩饭散得快,鱼刚聚过来就没了,往往忙活半天就钓几条小的。哪见过这么精细的做法? “我闻着有酒糟和玉米的焦香,这得费多少粮食?” “你闻闻……是香。咱以前舍不得,总用些剩饭剩菜,鱼哪肯常来?” …… 十几个脑袋从槐树后探出来,活像一窝好奇的田鼠。 悄悄地看着苏长河动作,七嘴八舌地小声讨论。 苏长河把和好的饵料分成小团,往地笼周围的水里丢了三团,又在附近的水草根下埋了两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