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记老板也没想出什么头绪,干脆也不想了,看着摊子周围聚集的人,对伙计吩咐说:“今天人多,让后厨多准备点馅,争取比以前多卖几笼。” 伙计点头转身跑去后厨。 张记老板清了清嗓子,扬声吆喝起来:“张记包子出锅喽!热乎乎的猪肉大葱!皮薄馅足,一个顶饱!” 其实不用多吆喝。 张记在这条街卖了三十几年包子了,街坊们都知道,老主顾们踩着点来,就为这口热乎。 今儿人多,他原以为吆喝一声,人群就得跟潮水似的涌过来,头笼包子不消一刻钟准能卖完。 可等了片刻,周围的人只是抬眼看了看,又转回头去,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嘀咕:“再等等,再等等……” 张记老板脸上的笑僵了僵。 这不对啊,往常这时候,早有人举着钱喊“给我来五个”了。 难道他喊得不够响亮? 他清了清嗓子,又加了把劲吆喝:“今儿新做的猪肉大葱!油水足哦!便宜卖喽!” 结果还是一样。 人群依旧围着他的摊位,却像隔着层看不见的墙,没人真往跟前来。 偶尔有几个犹豫着过来,买的还都特别少。 古怪,实在太古怪了! 难道是自家包子有问题?馅调得不对? 不应该啊!每到工序都是自己亲自监督,馅昨儿他亲自尝了,咸淡正好,油香也够啊。 正纳闷着,张记老板眼尖的瞥见人群里的老熟人,几乎天天来买包子的老主顾,当即笑容灿烂的打招呼: “董叔,白婶,你们来啦!刚出锅的热包子,今儿来几个啊?” 董叔看了张记老板一眼,眼神飘了飘,结结巴巴地说:“今儿……今儿不买了。” 白婶也跟着摆手,声音压得低:“是啊!今儿先不要了。“ 张记老板纳闷,白婶就算了,倒是董叔,年轻时在机关工作,每天都吃自家的包子,现在退休了习惯也改不了,哪天不吃就睡不着觉,今天怎么就不要了呢? 张记老板还没从董叔的反常里回过神,就见工厂的张师傅揣着饭盒走过来。 张师傅是轧钢厂的锻工,每天下班都要拐到他这儿,买四个猪肉大葱包当晚饭,雷打不动,还总说: “你家这包子,就着热茶吃,比厂里食堂的窝窝头香十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