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些没有在苏长河摊位上买到包子的食客,此刻只能重新返回,再去买李记的包子。 十分钟不到,李记的包子再次被抢购一空。 只是李老板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 苏长河赶着骡子车,在供销社门口停下。 今天的包子很快被抢购一空,还有很多人排队没买到,明天再做那么多肯定不够,得翻一倍。 而且,原本预定要出得新口味包子,暂时也不用了。 光是现在得三种馅得包子,短时间内食客们也不会吃腻。 苏长河跳下车,径直往里走,“给我称五十斤精面,再要二十斤标准粉。” “还有香菇,也来十斤,要干得透的。” 戴眼镜的营销员拨着算盘珠子笑:“你这是要开包子铺啊?前儿刚买了面,这又来五十斤?” “是呀!刚开的包子摊,在兴盛街,托您的福,生意不错,您有空也去尝尝啊!” 苏长河付了钱和粮票,又去卖鞋子得地方看了看。 一家四口人好几年没置办新东西了,衣服做了,鞋子也该换了。 不能光有新衣服,没有新鞋子啊。 两个奶团子脚上的布鞋早磨出了洞,露着脚趾头。 自己和清竹也是穿的补了又补的破鞋,鞋底都穿烂了。 早该买鞋子了。 “同志,给我拿双女式鞋。” 苏长河指着那双深蓝色灯芯绒面的,“要三十六码,里头是双面秀的那种。” 他记得林清竹说过,灯芯绒耐脏,双面绣好看。 售货员取下来递给他:“这可是昨天刚到的。你看这鞋底,纳了三十层布,又软又耐磨,看着绣花,都是人工一针一线秀的。” “多少钱?” “两块八,再加一尺布票。” 苏长河爽快地掏钱,又指向旁边的儿童布鞋:“那双带虎头的,给我拿双二十五码的和二十六码的。” 鞋面上绣着老虎头,眼睛是用黑布缝的,看着精神。 “孩子就爱这种花哨的,这鞋底是胶的吧?下雨天也能穿。” “可不是嘛,一块五一双,不用布票。” 售货员麻利地包好,“你这当爹的够细心,连孩子鞋码都记这么准。” 苏长河嘿嘿笑,又想起什么,拿起一双男式绿胶鞋:“这个也给我来双四十码的,我自己穿。” 这鞋三块二,不用布票,橡胶底防滑,钓鱼穿正合适。 再到肉联厂,苏长河又买了二十斤猪肉,。 …… 眼瞅着时间来到了林清竹下班的点。 苏长河赶着骡子车,再纺织厂大门口等着,和门卫大爷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不一会儿,林清竹随着人群从里面走出来。 她眼角余光瞥见大门口,正倚着骡子车跟门卫大爷说笑的苏长河。顿时一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