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老板一拍大腿:“受教了!我这就记下来,下午就试试!” 苏长河起身告辞,周老板还在后面喊:“明天一定多带点黄鳝!我要试新做法!” 苏长河笑着应了。 有了周老板这个固定买家,以后泥鳅黄鳝河蟹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他赶着骡车直奔肉联厂。 中午想给清竹和孩子们做道红烧排骨,特意挑了带脆骨的肋排,这部位肉嫩骨酥,炖出来香得很。 肉联厂的排骨凭票八毛一斤,没票就得一块二,他掏了票,称了三斤,花了两块四。 接着又去了之前的那家中药铺。 店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中医正坐在柜台后诊脉,旁边俩徒弟在碾药。 老中医见苏长河进来,不像来看病的,抬眼问:“小伙子,抓药还是看病?” 苏长河把背篓往柜台上一放:“大爷,您这儿收药材不?” “收是收,得看啥药材。” 老中医放下脉枕,探过头来。这县城就他一家中药铺,平时病人不少,可稀缺药材总断货,急得他直转圈。 苏长河把背篓里的金荞麦倒出来。 “这……这是金荞麦?”老中医激动地扶了扶眼镜,“你这小伙子,从哪儿弄来这么多?” 金荞麦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肺病尤其管用,这年代肺病多,这药材一直稀缺得很,他铺子里早就断货了。 “山里采的,还有些。”苏长河说。 “收!当然收!”老中医赶紧喊徒弟,“快!给称称!” 俩徒弟七手八脚地挑拣掉杂草,称下来足有二十斤。“这药材金贵,我给你一块五一斤,咋样?”老中医搓着手问。 “您看着给就行。” 老中医数了三十块递过来,看着苏长河的眼神满是满意:“小伙子,以后采着好药材,尽管往我这儿送,价钱好说!” 苏长河接过钱,心里暗叹,这药材是真挣钱,就是得碰运气,不是每次都能采到这么多。 赶着骡子车回到家,路上苏长河心里计算着今一天挣的钱,菜市场卖鱼二十一块一毛,周老板的面馆挣八块七毛九,药材卖了整整三十块,共计五十九块八毛九分。 摸着鼓囊囊的口袋,他不过出了两趟摊,竟挣了壮劳力在纺织厂两个月的工资。 苏长河心情激动地双手驾车都有些发颤。 …… 苏长河怀揣巨款赶车回家,把骡子牵到以前清竹养鸡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