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风起云涌,杀机弥漫。 西北两座雄关一共聚集了整整五十万宋军。 整个大宋的骑兵基本上也分配于此,二十万骑兵之数,均是一人一骑。 西夏一品堂此刻亦是焦头烂额,一品堂的高手本就不多,这一次大战前夕,宋朝的六扇门高手潜入西夏不知凡几。 西夏将领被暗杀了数十位,以至于所有一品堂的武士均无法主动出击,不是守卫西夏皇宫,便是守卫着军营大将。 金国在接到西夏求援后,加大了对雁门关等北方边境的进攻力度。 谁知大宋早有准备,大军依靠着高大的城墙据守,稳稳的抵挡住了金国的进攻。 无奈之下,只得通过金夏边境,将金国五万骑兵调至西夏,帮忙防守萧关这一边的进攻。 战火纷飞,大宋这是第一次主动出击,怀着灭国的心思攻打它国。 大宋上下军民,均是鼓足了一口气。 西夏总共只有十万大军,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全国征兵,稀稀拉拉的凑了二十万军士。 宋军在老将军杨天佑的率领下,趁西夏援军未至,从萧关一方出征,日夜不停攻打边关,靠着堆人命的法子,用了两天时间,三万余军士的性命,硬生生的攻破边关。 之后采用一人三骑的法子,两万骑兵千里奔袭,西夏并不适合骑兵奔袭,对马匹的伤害极大。 每当倒下一匹马,便立马换另一匹,将跑不了的马扔掉。 一路势如破竹,仅仅五日,便一路攻至西夏京都:兴庆府。 围点打援。 后方的大军顺着骑兵行进之路,一路急行军。 其中还有着五万左右的骑兵,均是一人一骑,只能依照正常速度赶来,不过依旧比步卒快了不知道多少。 哪怕有十万步卒守护着萧关,还剩下十万步卒往兴庆府赶来。 西夏只得依靠仅剩的五万大军,据城而守,等候西夏各地的大军前来勤王。 双方拼的便是谁的援军先到。 可惜,西夏靠近萧关的边关五万大军早已覆灭,只得从玉门关那边的十万大军,抽调五万大军回援。 十日后,西夏回援的五万大军到达兴庆府外,却不敢太过于靠近。 第(1/3)页